太和县中医院 张海云
近年来,我院始终坚持打造“四名”(名院、名科、名医、名药)效应的品牌战略,通过狠抓医疗质量、加大创建力度、提升文化底蕴、加强内涵建设等方面,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形象,打造人性化品牌,促进医院科学可持续发展。
一、狠抓质量管理,夯实品牌基础
坚持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,强抓在手,以持续提高医疗质量,保障病人医疗安全,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为重点,成立了质控管理委员会,对全院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,在实施过程中,质控办对照工作标准,以定期不定期的形式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检查,重点加强对病人就诊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的全面控制,尤其是对病历书写规范性及时性、医疗核心制度的贯彻执行、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、医技人员工作职责的执行情况等重点环节加大质量管理,并将质控情况纳入绩效考核,分别与个人、科室奖金挂钩;同时建立持续性改进制度,在提高“执行力”和“落实力”上狠下功夫,牢固树立有目标没有计划等于零,有计划没有落实等于零,有落实没有检查等于零,有检查没有结果等于零的管理理念,不断提高医院各项工作质量和医疗质量。质控办定期对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评价,提出整改措施和对策,并及时反馈,跟踪落实。对制度执行不到位、规范实施不到位,任务落实不到位的实行重拳出击,从严处罚。在加大质控力度的同时,对工作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完善各科室质控标准和细则,做到有章可循。加大了对临床路径执行的质控,对科室临床路径落实不力,入、出经率达不到规范要求的,严格按照业务科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办法执行,对于执行好的,给予奖励,对于执行不力的予以重罚;完善病人回访制度,由过去的体检中心回访转变为临床医生亲自回访,这样对患者出院后的指导更具有实际意义,医生可以通过电话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情况,不仅可以巩固治疗效果,也有利于临床研究。许多患者接到床位医生的随访电话后,感到很激动,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询问,但让患者感受到的却是亲人般的关心和温暖,许多病人对我院的跟踪随访服务非常欢迎,表示有这么好的“售后服务”让人放心、满意。
二、加大创建力度,扩大品牌影响
精神文明创建事关医院的前途命运,是一项系统的、持久的工程。对此,我们坚持三个原则,重在建设,贵在坚持,长抓不懈。
一是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。院领导班子把文明创建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,高标准,严要求,全员参与。多年来,院长亲自抓文明创建,党、政、工、团一齐抓,并制造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规章制度,如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规定》、《文明行医十不准》等。1995年推行承诺服务,做到一诺千金,掷地有声,明礼诚信;1996年创"无吸烟、无接受红包、无接受吃请"三无医院,从根源上纠正了不正之风;1999年确定为质量年,以质量为核心,实现优质服务深层化;2000年确定为优质服务年,从点点滴滴入手,细微之处见真情,充分体现病人是衣食父母的服务理念。确定2002年为"宣传教育年",以宣传和教育为主线,巩固文明创建成果,教育职工树立服务意识、竞争意识、创新意识,以德治院,文明立院。这样,将文明创建与医院工作主题紧密结合,年年有目标,年年出新招,年年见成果,在全院形成了"人人抓创建,事事讲文明"的良好氛围。
二是坚持素质第一的原则。高精度的医疗设备需要人去掌握,舒适优美的环境需要人去创造,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需要人去落实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职工群体是抓文明创建的根本。我院重视职工的思想教育,形式不拘一格,内容充实丰富。坚持全院周一的大早会、周三的政治学习,针对当前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出现的新情况,新问题,教育广大职工牢固树立救死扶伤、廉洁行医的思想意识,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在院内开展各种劳动竞赛活动,如设优质服务奖,委屈奖,病历书写最佳奖等单项奖17种,表彰先进人物,树立典范,宏扬正气,形成争先比优的好风尚。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,连通院内外文化,用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陶冶职工情操。近几年我院组织人员参加了市、县有关部门组织的党史知识竞赛、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、护理技术操作比赛等等,均榜上有名,分别获一等奖、二等奖,为我院争得荣誉。通过多方位的教育,逐步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,为文明创建打下扎实基础。
三是坚持软硬并举的原则。抓文明创建工作必须软硬并举,以严格的管理做保证,才能取得显著成效。首先制度要严,这是前提,其次落实要严,这是根本。我院在管理上突出一个"严"字,一级抓一级,按章办事,严格要求。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及各种考核考评制度,建立质控网络,定期检查考评,考评结果与绩效分配挂钩。今年我院推出“一事一议”制度,即将院内大事、好人好事、违章违纪行为等,在事发当周一律以书面形式向全院公开,让全院职工去评议是非曲直,拿主意,提意见,把处理权交于职工,增强了全院职工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,提高了职工民主监督、民主管理的主人翁意识。
三、加强内涵建设,彰显品牌优势
“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”的品牌是站不住脚的,也不会持久。只有把学科优势、人才优势、技术优势和服务特色等“叠加”起来,进行有策略、有策划、有步骤、有导向、有效果的宣传,扩大医院的社会认知度和知名度,形成一种品牌优势,才能最终胜出。因此医院必须在内涵建设上下工夫,从而确立医院持久的品牌。
(1)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
患者就医最关注的价值在于挽救生命和解除病痛,因此是否具备这种能力是服务接触的关键。所以,要运用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,包括中医、西医、管理的所有成果,为病人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,达到当前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好的临床疗效,从而满足患者的需要。
(2)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
患者就医所需要的服务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服务,还需要人文性的服务,不仅仅需要解决肉体上的伤痛,还需要得到心灵上安慰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。通过人性化的服务,让患者获得良好的就医体验。而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。
首先,医院要强化服务意识,提倡人性化服务,在医护人员中树立“一切为了病人,为了病人的一切”的服务理念,让患者在方便、舒适、安全的环境中得到康复;其次,要进一步改造医院的医疗环境。医疗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:硬环境建设就是要通过资金投入,改造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生活条件。软环境建设要从医院的管理、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建设等精神层面上入手。现在医院的竞争,从过去单一的争夺病人发展到综合实力和经营理念的较量,因此,医院只有在管理上下工夫,通过创新管理来提高竞争力,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。
(3)成就一群名医
我们本地把上医院看病叫做“看医生”;一个名医就是一面旗帜,病人会聚在这面旗帜之下,患者需要“名医效应”。我院在人才培养上,着力扩宽人才培养途径,注重全面提高院内人员素质,本着“引进急需人才,储备未来人才,打造现有人才,奖励有功人才”的方针,畅通进修、学习渠道,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,积极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,选派临床一线人员赴全国一流三甲医院进行进修学习交流。在人才的管理和使用上,给予工作支持和生活关怀。目前我院已拥有安徽省名中医5人,安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7人、硕士生导师7人,研究生116人,在读研究生106人,并被安徽中医药大学授予“研究生培训基地”。
四、提升文化底蕴,形成品牌效应
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,是医院品牌形象的展示。我院于1958年建院,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,几代人以执着的责任意识,严谨的工作作风铸就了中医院精神,已成为中医院宝贵的无形资产。我院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,寓教于乐,陶冶情操,增强职工的文化艺术修养。聘请星级酒店礼仪讲师来院讲课,送药房、挂号室、收费处等服务窗口及护理有关人员去星级酒店学习约150人次,把礼仪服务做为建立新型医患关系的起点,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延伸,改善职工的精神面貌。提出"四严,四实,四气"院训(即严出责任心,严出好作风,严出战斗力,严出高标准;重实际,说实话,做实事,求实效;中医院班子有锐气,中医院干部有骨气,中医院职工有朝气,中医院技术有名气),不仅是对中医院精神的概括总结,更是对现代职工的激励和要求。同时提出"四种人"(有德有才是贤人,无德无才是废人,爱岗敬业是好人,损公肥私是坏人)的警示,时刻告诫职工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,恪尽职守,力行为上,力争做贤人、做好人。我院还创办了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院史展教室,将医院发展历程、取得的成就以文字、图片形式进行系统总结回顾。每年新员工入院,都要开展医院文化专题培训,请离退休老职工讲院史,参观展教室,传承我院文化;编发医院文化手册,传播人文精神;彻底摒弃那种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陈旧观念,强化立体宣传意识,加大自我宣传力度,让太和县中医院的品牌深入人心,走进千家万户。通过电视、电台、报纸等新闻媒体,向社会全面推出我院的专科特色、技术优势、新技术、新项目、名医介绍等。成立院内电视台,向住院病人播放健康常识,医院好人好事,各种娱乐节目等。1996年成立文工团,下乡举行义演;1999年成立电影放映队,并购置2辆空调面包车,免费送出院病人回家,播放电影,丰富农村文化生活,传播院内医疗信息;同时培育先进典型,丰富文化载体,举办各类岗位技能大赛、三级护理基础知识竞赛等,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增强医院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多年来,我院注重提升品牌效应,以品牌效应让患者知道、了解、信任医院,最终达到欣赏医院,使医院在情感层面上获得患者的认同,树立了医院的品牌形象:曾四次被评为"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",四次被命名为"安徽省文明单位",荣获“省职业道德建设示范单位”称号。省委副书记、省政协主席方兆祥来院视察题词盛赞“术德双馨”。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曾亲切接见我院李福同院长,对我院的改革与发展给予充分肯定:"艰苦奋斗的体现,实实在在的改革,深圳发展的速度,中西医结合的典范"。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也为我院欣然命笔:"杏林春色浓,太和发秀枝"。